最近,《梅豔芳》這部電影火了,截至16日晚17時43分,上映5天,總票房已破5000萬。
作為人物傳記類影片,這樣的表現確實不俗。
但這部影片除了票房外,更大的價值是:
時隔18年,讓更多人看到了一個更加立體、全面的梅豔芳,愛上梅豔芳。
(圖片來源于抖音,侵刪)
這個4歲登臺,19歲出道,包攬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,金像獎、金馬獎、金龍獎和亞太影展四料影后的傳奇巨星。
用她短暫的40年,譜寫了上個世紀末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。
回首她存在的時光裡,你會發現,她的一生藏著一個時代最稀缺的魅力。
俠義。
俠氣是面對困境,從不低頭
1963年10月10日,梅豔芳出生在香港旺角,一個貧困家庭。
家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,父親早逝,梅豔芳4歲就開始跟姐姐一起登臺賣唱補貼家用。
那個年代,唱歌賣藝並不是正經營生。
上學的時候,梅豔芳被同學嘲笑排擠,家長們告訴孩子:遠離那個「歌女」。
小小年紀討生活已實屬不易,但家庭並沒有給到梅豔芳應有的溫暖。
甚至繼父的到來,讓她的生活更加灰暗。
「整天在同一時間被同一個人罵罵罵罵……什麼粗口都有,罵到你完全沒自尊。」
夜晚睡覺,她甚至要在枕邊備一根木棍,防止繼父半夜騷擾。
從那時起,梅豔芳發誓,一定不要成為一個失敗的人!
從苦難中長大的梅豔芳深知:只有變強大,才能保護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。
國中時,因為一場意外家裡背上債務,梅豔芳不得已輟學全職唱歌。
十幾歲時,因為用嗓過度聲帶長繭,從此聲音變得暗沉低啞,一度不得不考慮轉行。
命運總算沒有對她太壞,19歲那年,梅豔芳參加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,
獨特的嗓音和穩重的颱風讓她從幾千人中脫穎而出,並最終憑藉徐小鳳的一首《風的季節》奪得冠軍。
當時的評委著名鬼才黃霑直接給出了100分的成績,而另一位評委顧嘉輝表示藝術沒有止境,打出了99分。
同年,梅豔芳簽約華星唱片,推出第一張專輯《心債》,正式踏入歌壇。
當時盛行甜美風,從小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梅豔芳與這個人設格格不入,因此專輯推出後成績並不理想,梅豔芳也因此遭到了無數質疑,甚至人身攻擊。
這個在人前從不示弱的女孩兒,扛住了一切質疑。
第二年推出了個人風格十足的唱片《赤色梅豔芳》,直接創下五白金銷量,並憑藉主打歌《赤的疑惑》一炮而紅。
這個不屈不撓的女孩,終于迎來了命運的眷顧。
梅豔芳像個一個隱忍的俠客,終于沖出了她的時代!
1985年,梅豔芳推出同名專輯《梅豔芳》,並在1985年年底到1986年年初,在香港紅磡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。
之後近乎順風順水,甚至創下了連開三十場演唱會的記錄。
她被稱為「演唱會之後」,整個職業生涯共舉辦演唱會292場,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的女歌手。
而從專輯《梅豔芳》開始,與劉培基的合作,更為梅豔芳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舞臺形象。
兩人互相成就,「百變梅豔芳」成為了香港樂壇的傳奇。
俠氣是甯天下人負我,也不負人
成為「歌後」之後,梅豔芳並未就此止步。
1988年,她憑藉在《胭脂扣》中飾演的名妓如花一角,獲得如潮好評。
26歲的梅豔芳,一舉攬獲「第24屆金馬獎」、「第8屆金像獎」、金龍獎和亞太影展獎的影后桂冠,成為四料影后。
《胭脂扣》的導演關錦鵬說:
「我見識了什麼叫天生藝人!人人都有天分、質感和能力,但梅豔芳則沒有人可以學到。」
自此以後,梅豔芳踏上了歌影事業雙線長紅的傳奇之路。
在《審死官》《紅番區》《半生緣》《男人四十》等作品裡的她駕輕就熟的扮演各種角色,廣受好評,連獲大獎。
導演杜琪峰更稱讚梅豔芳是近代最好的女藝人,天生有俠氣。
「她和楊紫瓊、張曼玉演《東方三俠》有場大家斗篷一甩、慢動作走出的鏡頭,梅豔芳那俠氣自然天成的感覺,就是比另外兩人濃。」
俠氣確實是梅豔芳人生的底色。
行至頂峰的她,並沒有因此變得傲慢,反而熱衷于新人的提攜。
曾經有很多明星在出道時,都曾受到過梅豔芳的照拂,謝霆鋒、陳小春,郭富城這些天王級別的人物亦在其中。
當初看到草蜢樂隊的表演,覺得這幾個小夥子很有才華,邀請他們來她的演唱會當嘉賓,幫他們積累了第一批粉絲。
在重病纏身的告別演唱會上,梅豔芳還毫不吝嗇地介紹師弟陳奕迅,堅信他以後會有所作為。
因為自己淋過雨,所以每次看到別人受苦總忍不住幫忙打傘。
最經典的,就是曾志偉那句話:想借錢不還?去找梅豔芳就行。
劉德華則說:寧天下人負她,她也不負天下人。
命運的每一次橫手,都會讓人多一個理由,去變得自私一點、無情一點、虛偽一點、刻薄一點。
但梅豔芳沒有,她用最大的善意撐起了她的俠義,點亮了一代人的歲月。
愛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
去世多年後,那些被梅豔芳幫助過的人,也從未忘記她:
《梅豔芳》這部電影的監製江志強,年輕時受過梅豔芳的幫助,所以甘願耗時7年打磨一部電影。在70的年紀,10天跑9個城市進行路演;
陳奕迅懷念梅豔芳說:「我每年想你兩次,10月10日會想到你,每年12月30日也會想到你。」
張藝謀每每談及來不及合作的《十面埋伏》,都是滿臉遺憾;
已經63歲的梁家輝接受採訪,談到梅豔芳的時候,幾度崩潰哽咽。
他說,「阿梅,大家都疼你,都很愛你。」
俠氣是無懼時間,活出生命的寬度
梅豔芳的俠義不僅體現在幫助身邊的人,她心懷家國,關心弱勢群體,始終熱心公益活動。
1993年,她放棄了剛拿到的加拿大護照,決心留在香港為國家盡一份力。
在回國後和成龍等人發起並成立了香港演藝人協會,2001年,梅豔芳成為該協會首位女會長。
她曾多次前往國內多地義演賑災。她組織和參與的公益活動成果顯著,難以盡數。
2003年「非典」爆發,已經罹患癌症的梅豔芳,隱瞞了自己的病情。
全力組織香港演藝界的「茁壯行動」和「1:99慈善音樂會」,籌得善款兩千三百多萬,惠及世人。
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她也無懼死亡與時間賽跑,拼盡全力舉辦了人生中最後一次演唱會「梅豔芳經典金曲演唱會」。
在接受採訪的時候,她仍舊感念「上天給了我這麼多,我左手接完,右手就應該回饋多一點出去」。
梅豔芳一生如俠客一般,行俠仗義,樂善好施,有頭有尾有交代!
她的朋友評價她說:「她在有限的時間裡發光發熱,告訴我們如何才沒有白活一場。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,但卻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。」
就如詩人臧克家的那樣:「有些人活著,他已經死了,有些人死了,他還活著。」
今年是梅豔芳離開這個世界的第18年,但由她生前發起的公益事業【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】還在持續募集善款,造福社會。
(圖片來源于@Anita梅豔芳飛躍舞臺微博,侵刪)
梅姑雖已逝,但她的善意和俠義,像光一樣,溫暖著這人世間。
多年後才發現,那場告別演唱會,她身披婚紗,留給粉絲的一世絕唱,和那句瀟灑、中氣十足的「拜拜」,是在和這個世界告別。
一聲拜拜,一生拜拜。
她最終還是離開了,帶走了整個港娛的黃金時代,卻也留下了讓人難以忘懷的俠氣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