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歲林青霞近照曝光,驚豔眾人:人生最好的活法,是清空自己

佩珊 2022/01/07 檢舉 我要評論

最近,有網友曬出在畫展偶遇知名演員林青霞的照片。

照片裡,林青霞身著黑色西裝,勾勒出窈窕的身材。俐落的黑色短髮,讓她看來英姿颯爽。

我們很難想象,當一個女人67歲時,竟然還能美成這樣。

但林青霞做到了。

從影23年,她拍過100多部戲,出演過100多個角色,卻從不把自己當巨星看待。

不管人生處于哪個階段,她都能化繁從簡,讓自己變得外在輕盈、內在充沛。

兒時,林青霞做夢都不敢想象,自己以後會成為明星。

她于1954年出生于臺灣省嘉義縣的小鄉村。父親是一位軍醫,母親是家庭主婦。雖是普通家庭,家風卻十分嚴苛。

那時,林青霞一直覺得自己長大後,會成為一名老師。

18歲時,她帶著自己的教師夢,從臺北金陵女中畢業了。

那一年,聯考成績公佈。

許多同學們都在興高采烈地慶祝著,人生邁入了新的階段,而林青霞卻意外落榜了。

一時間,迷茫和失落席捲了她的生活。未來對于她來說,變得遙不可及。

好在,林青霞並沒有把落榜看成「過不去的坎」。

她打起精神,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:白天,她在西門町打工;晚上,去補習班上課,為第二年的補考做準備。

1973年,導演宋存壽正準備拍攝一部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《窗外》。

然而,在招考演員時,卻遇到了問題:片中的女主角,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。于是,他只好委託星探楊琦幫忙尋找。

一天,楊琦在西門町閒逛時遇到了林青霞。第一眼,他就被眼前這個女孩獨特的氣質震撼住了。

她仿佛就是,瓊瑤筆下走出來的,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。

于是,楊琦趕緊上前,主動邀請林青霞去片場試鏡。

帶著對這個神秘的光影世界的好奇,林青霞決定去試一試。 

沒想到的是,她第一次試鏡就被瓊瑤選中,成為了《窗外》的女主角。

然而,林青霞的這個決定,卻招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。

因為家中從來沒有人接觸過電影圈,父母擔心她會吃虧、受苦。

但是,初次觸電的林青霞,卻十分堅定自己對電影的熱愛。

她一再向父母保證會保護好自己,懇求父母同意讓自己去拍戲。

見到鐵了心似的林青霞,她的父母也只好讓步了。

就這樣,沒有一點演藝經歷的林青霞,毫不猶豫地踏入了電影的全新領域之中,給自己的未來博得了一個機會。

人生,或許就像林清玄先生說的那句話一樣:

「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,更經得起考驗。」

人生的軌跡不可預測,命運的車輪從來不會沿著直線前進。但轉機常常就隱藏在未知之中。

在任何時候,都要保持一份「清零」的能力。

學會與不確定性和諧相處,便能隨時擁有開啟新生活的勇氣。

對于林青霞的美,劉德華曾有一段有名的言論。

他說:「如果一間屋子有5個人,你第一個看到的,必然是林青霞,不會再有別人。」

這便是林青霞的魅力。

除了相貌出眾,林青霞在表演上,也有著極高的領悟力和可塑性。

第一出演《窗外》時,她雖然演技青澀,卻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一年後,她再次和瓊瑤合作,出演電影《我是一片雲》。就因清麗可人的形象,一炮而紅。

這也讓她正式成為了,瓊瑤電影的御用女主角,是觀眾們眼中的最美「瓊瑤女郎」。

然而,或許是因為入戲太深。

年輕懵懂的林青霞,將自己的演藝事業與感情生活交織在一起。一時間,她分不清,那是戲裡,哪是戲外。

就在這時,媒體的負面報導,卻已經鋪天蓋地地向她襲來。讓她在大眾心中的「清純玉女」形象轟然倒塌。

無奈之下,林青霞只好暫停了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,暫時逃離了臺灣。

25歲的她,就這樣獨自在異國他鄉漂泊,為了那些流言蜚語每天痛不欲生。

朋友不忍見她如此消沉下去,便苦口婆心地勸說:

「青霞,你不能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之中。」

聽了朋友的話,林青霞突然明白過來。自己不能為了別人的評價,就放棄熱愛的一切,逃避一輩子。

好在,6年後她終于盼來了一個機會,成龍邀請她出演電影《員警故事》。一直愁于轉型的她,興高采烈地答應了。

這一次,林青霞主動將過去歸零,把自己當成新人一樣去演戲。

在影片中,她一改過去溫柔女主的形象,剪去長髮,留起了俐落的短髮。

為了改變觀眾們過去的印象,她還親自出鏡參演了各種武打場面。

那段時間在片場,被摔、被砸對她來說,都成了家常便飯。每次拍完戲,她的身上總是青一塊、紫一塊的。

但也是從那時起,大家開始注意到,這個可柔可颯的奇女子。

1992年,徐克導演拍攝電影《東方不敗》時,需要一個反串男角的女演員,他第一個就想到了林青霞。

在劇中,她把「東方不敗」演繹得亦正亦邪、亦男亦女。男裝時,英氣逼人;女裝時,風姿綽約。

僅用一個眼神,就能將內心的愛恨情仇化作千言萬語,傾瀉而出。

而大家不知道的是,為了表現出「東方不敗」高強的武功,林青霞經常需要吊在鋼絲繩上,一拍就是幾個小時。

劇中有一幕,是「東方不敗」從海中飛躍而出。為了拍攝這個鏡頭,林青霞抓著升降機,讓整個人都淹沒在冰冷的海水中。

然而,就快冒出海面時,她的假髮卻突然被升降機卡住,攥著她猛地往下拉。

那一刻,林青霞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命懸一線。

但即便是這樣,她還是很快調整好狀態,堅持在天黑前把這個鏡頭拍完。

正是因為她出神入化的演繹,讓這個角色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。她也因此獲得了金像獎提名。

在經歷了8年的低谷後,38歲的林青霞終于迎來了事業上的第二個高峰。

人生,最有趣的地方,或許就在于世事如棋局局新。

我們大可不必,把一時的成敗放在心上。越是輸得慘,越要放得下。

只要保持一份「清零」的能力,不斷自我更新。便能成為更好的自己,扭轉人生的棋局。

1994年6月,林青霞宣佈了一個震驚整個娛樂圈的消息,她要結婚了。

在經歷了順境、逆境,取得了成功和榮耀,經歷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之後,林青霞累了。

她不想再被浮名利祿挾持著前進,不想再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。

這些年,因為事業而錯過的生活,她要重新找回來。

于是,她將過去的榮辱全都「清零」。義無反顧地踏入了新的生活。

這一次,她不再飾演別人,而是去努力過好自己。

因為她漸漸懂得,人生終究是過給自己看的。萬眾矚目,不如內心的豐盈安穩。

後來,每當有人再把她喚作「林大美人」時,她總是一本正經地更正:「別叫我美人,當美人太累,叫我作家。」

40歲之後,林青霞逐漸淡出演藝圈,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之中。她開始閱讀、寫作。

她寫《窗裡窗外》時,變得猶如小學生一樣。不厭其煩地向人請教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。

直到書中的每一段文字,都變得真摯、動人。

60歲後,她又寫下了散文集《雲去雲來》、《鏡前鏡後》並大獲好評。

如今的林青霞,已經卸下了光鮮亮麗的明星身份,成為一名寫作者。在文字中,找到了內心的安寧。

每每談到自己的作品,林青霞總是開心得像個孩子。

她說:

「40歲以前,因為忙于拍戲,沒時間看書;四十歲以後,竟然因為愛上閱讀成為了作家,這可真是‘有志者事竟成’呀。」

除了寫作,林青霞還癡迷于書法和畫畫。

為了學好書法,她還專門到城市大學去進修。

2006年,林青霞的父親因病離世,讓她痛徹心扉。那段時間,她常常把自己關在家裡讀書、練字,讓自己平靜下來。

文字,滋養了她的內心,撫平了她的焦慮,讓她找到了歸屬感。

她說:「年輕的時候,常常覺得寂寞,如今有了這些愛好,日子反而越過越自在。」

雖然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,但林青霞並沒有因此,囤于一方小天地。

她關心他人,熱衷于慈善事業。為了給慈善項目募集款項,許久未在媒體露面的她,還參加了真人秀《偶像來了》。

當大家好奇地問她,既然已經隱退了20年,為何還要出來參加真人秀?難道不怕過去的美好形象破滅嗎?

林青霞微笑著回答:

「我是一個從不甘心站在原地的人,活到老學到老。」

正因為這樣灑脫的心態,讓年過花甲的林青霞,總是流露著從容而優雅的氣質。

她不懼怕改變,也不執著于「凍齡」。

因為,她從沒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容貌之上,而是不斷地學習,充實自己的內心。

原來,最好的人生,就是讓自己擁有隨時「清零」的能力。

放下得失成敗,減去欲望貪婪。

不斷地清空自己,便能不斷學習,擁有持續的創造力。

當一個人,能讓自己不沉浸于過去的成就之中時,便能不斷挑戰自我,探索更多新的可能。

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,叫做「空杯心態」。

指的是:一隻杯子如果裝滿了,就無法再接受新的東西。

而人也像杯子一樣,如果想要接納更多,就必須先把自己清空。

人生,最難得的是保持一份「空杯心態」。定期地將自己過去的成就、思維「清零」。

當我們擁有了從零開始的勇氣,生活便有了無限的可能。

用戶評論